2025年4月11日在线证券配资公司,悍高集团即将迎来深交所上市审议的关键时刻。这家以“家居五金龙头”自居的企业,凭借年均61.83%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一度被视为行业黑马。
然而,光鲜的业绩背后,却隐藏着财务数据矛盾、研发空心化、专利纠纷频发、产品质量危机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通过拆解其招股书及公开数据,揭示这家企业“带病上市”的潜在风险。
一、业绩高增长真实性存疑
2025年4月11日,深交所上市委将迎来一场备受争议的IPO审议——悍高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悍高集团”)冲刺主板上市。这家以家居五金为主业的佛山企业,凭借年均61.83%的净利润增速,试图在房地产寒冬中缔造“逆周期神话”。
悍高集团近年财报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其扣非净利润从1.99亿元飙升至5.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61.83%,远超家居行业普遍低于10%的增速。同期,可比公司坚朗五金净利润暴跌83.54%,海鸥住工甚至陷入亏损,而悍高却宣称“逆势增长”。这一反常现象引发深交所多次问询,要求其解释业绩稳定性。
近年来,悍高集团虽在家居五金领域取得显著增长,但其户外家具产品却面临市场挑战,销售收入连续两年下滑。据招股书披露,2022年度至2023年度,悍高集团户外家具产品销售收入分别同比下滑23%和15%,显示出该产品市场需求的持续萎缩。
悍高集团指出,其户外家具产品主要销往海外市场,但近年来因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及中美贸易博弈等因素的影响,境外市场需求持续疲软,进而导致户外家具产品收入显著下滑。特别是在2023年度,由于海外市场整体表现低迷,悍高集团户外家具产线的开工率不足,产量大幅减少,使得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
同时,公司境外收入占比也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报告期内,境外收入占比分别为64%、04%和35%,显示出境外销售收入的持续下滑。这主要归因于境内地区收入的快速增长,以及全球经济和中美贸易环境的不利影响。
梳理招股书,我们发现财务数据矛盾点:
1. 现金流与利润脱节:2022-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与净利润的差异分别达5931.67万元、2.7亿元和1.42亿元,暗示应收账款或存货占用资金问题。
2. 毛利率异常波动:2021-2023年毛利率从31.08%升至34.43%,与行业均值(31.06%)背离,且销售费用率(9.32%)远超研发投入(4.24%)。
3. 政府补助依赖:2021-2023年,公司营业外支出中专利诉讼和解费用累计超千万元,同期研发费用率却不足4%,核心技术竞争力存疑。
家居行业受房地产下行冲击明显,2024年市场规模增速仅2.8%,而悍高却宣称“渠道优化”实现逆势增长。但2023年其线下经销退换货金额激增105%,暴露出渠道压货与终端动销乏力。
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揭示神奇一幕。截至2024年末,公司账上货币资金达10亿元,有息负债仅1.12亿元,却仍要募资4.2亿元扩建产能。 悍高集团此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4,001万股股票,募集资金4.2亿元,将投入到悍高智慧家居五金自动化制造基地、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信息化建设项目。
尽管悍高集团总资产从2021年的11.02亿元增至2024年的19.74亿元,但其资产质量暗藏隐患:
1. 预付账款异常飙升:2023年末预付账款802.6万元,较期初增长72.24%,增速远超营业成本(31.59%),或存在关联方资金占用。
2. 存货周转效率下降:存货周转率从2021年的8.07次降至2023年的9.01次,同期存货账面价值增至1.73亿元,跌价准备却仅585万元,存货减值计提不足。
3. 应付账款激增:2023年末应付账款3.5亿元,占流动负债51.28%,供应商账期压力或传导至供应链稳定性。
公司流动比率从2021年的1.80降至2023年的1.51,速动比率同步下滑,短期偿债能力减弱。若叠加经销商退换货激增(2023年线下退换货787万元),资金链紧绷风险不容忽视。
1.研发空心化
悍高集团宣称拥有1046项专利,远超行业均值(761项),但研发人员仅303人,不足可比公司均值(934人)的三分之一。其研发投入长期低于5%,2023年研发费用率仅4.24%,而销售费用率高达9.32%,凸显“重营销轻研发”的短视策略。
悍高集团还面临多起专利侵权诉讼的困扰。招股书显示,近年来铭珈家居、江苏酷太、厦门和而达、宁波搏盛等多家公司曾对悍高集团提起专利侵权诉讼。其中,宁波搏盛与悍高集团的专利纠纷案件尤为引人注目。虽然最终法院作出判决驳回了宁波搏盛的诉讼请求,但该案件对悍高集团的品牌形象和业务发展无疑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2021年因侵犯铭珈家居专利,支付和解金370万元,相关产品收入归零;
2022年与江苏酷太、厦门和而达等企业的专利诉讼以调解或撤诉告终,但涉诉产品收入持续下滑;
截至2024年,公司累计卷入65起司法案件,包括专利侵权、劳动纠纷等,管理成本高企。
江苏省消保委2024年4月的一纸抽检报告,将悍高集团推向舆论风口浪尖。其生产的“悍高”牌智能晾衣架(型号800239-DB3)因内部布线接触锐利部件,被判定存在短路风险。内部布线项目中,只有“悍高”的样品不符合标准。该产品的内部布线与自攻螺钉尖端和锐利棱边接触,容易造成内部布线的绝缘层损坏,影响绝缘甚至造成短路。
招股书揭示,悍高集团在申报前的12个月内,新增了二鸣投资、顺德智造、兔宝宝、青岛华真以及尚壹投资五名股东,并与这些新股东共同签署了对赌协议,该协议涵盖了股权回购、反稀释以及随售权等关键条款。
其中,兔宝宝以6000万元的增资金额,认缴了208万元的注册资本,从而获得了05%的持股比例。然而,在2023年2月,悍高集团与多家投资机构包括顺德智谷、顺德智造、二鸣投资、兔宝宝、青岛华真以及尚壹投资共同签署了《终止协议书》。该协议确认,此前增资协议中的股权回购、反稀释、随售权及恢复条款均自始不具法律效力。
此外,在同年2月,兔宝宝与悍高集团控股股东悍高管理又签署了增资协议的补充协议(二)。此协议规定,若公司提交IPO申报后出现撤回、被退回或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或证券交易所否决的情况,投资方有权要求控股股东以特定价格收购其持有的公司股份。
四、实控人风险
在悍高集团光鲜的上市外衣下,隐藏着一个盘根错节的家族权力网络。实控人欧锦锋、欧锦丽兄妹通过直接持股及控股平台,掌控着公司89.76%的表决权,形成“一言堂”治理结构。这种高度集中的权力架构,存在很大风险。
法院判决书显示,悍高集团还深陷劳动纠纷的泥沼。多起劳动纠纷案件暴露出其与子公司之间存在账户混同的情况。悍高五金公司(悍高集团前身)和子公司悍高家具公司存在发放工资账户、管理人员混同的情形。在实际运营中,员工在与悍高五金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的期间,一直处于同一地址、同一岗位任职,并且工作岗位从未发生变更。然而,在工资发放方面却缺乏规律,由悍高集团及其子公司以及两公司的管理人员不定时发放工资。
2023年以来,监管层对家居企业审核趋严,9家企业IPO终止,4家被中止。悍高集团的困境折射出行业通病:过度依赖地产周期、研发投入不足、合规意识薄弱。专家指出,家居企业需转向“智能家居”“绿色环保”等差异化赛道,并通过品牌力与渠道力重构竞争力。
2025年政府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家装以旧换新,但补贴向“整装服务”“智能家居”倾斜。悍高若不能解决产品质量与创新短板,恐难分羹政策红利。
悍高集团的IPO之路,是一场高增长幻象与实体经营风险的博弈。财务数据矛盾、研发空心化、法律纠纷缠身等问题,若不能根治,即便上市成功,也可能沦为“带病狂奔”的典型。对投资者而言,这是一次深刻的警示:财报光鲜的背后,细节往往暗藏杀机。
编后语:
悍高集团像一位踩着高跷的杂技演员,在房地产寒冬中表演“逆周期神话”——净利润年均增长61.83%,却让同行坚朗五金们摔得鼻青脸肿。
然而,这高跷下藏着裂缝:现金流与利润“分居”,应收账款与存货“私奔”,毛利率波动如过山车,政府补助成了“续命奶茶”。更妙的是,账上躺着10亿现金,却伸手募资4.2亿扩建,仿佛富豪借钱买泡面,荒诞中透着心虚。
研发投入不足5%,专利却堆出千项,像极了“繁星满天的夜空,却找不到北斗星”。核心技术短板下,专利纠纷如雨后蘑菇,消保委一纸抽检,晾衣架竟成“短路艺术品”。实控人家族持股近九成,治理如独幕剧,员工工资发放像开盲盒,劳动纠纷成了连续剧番外篇。
悍高的故事警示:高增长若靠财报魔术,终是纸糊的高楼。与其在“带病上市”的钢丝上摇摇欲坠,不如脚踏实地——研发多浇“真金”,专利少掺“水分”,治理拆掉“家族围墙”,产品别当“风险盲盒”。
毕竟,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裸泳者总要现形在线证券配资公司,不如先织件扎实的泳衣。